看過《三體》的朋友們,一定還記得那個架空名場面——馮·諾依曼讓秦始皇安排三千萬個士兵組成的人列計算器。通過士兵舉黑白旗顯現(xiàn)的信號代替了二進制進行運算。
圖片來自《三體》電視劇截圖
別緊張!不用你現(xiàn)在就理解與、或、非門的邏輯門電路。我們往大了看看計算機的硬件系統(tǒng)基本結構。
拿一臺現(xiàn)代計算器的各個硬件部分來具象,就能很好的做一個對應。
輸入設備,譬如鼠標、鍵盤等;
控制器和運算器,往往合稱為中央處理單元,即 CPU(Central Processing Unit)等;
存儲器,顧名思義,是我們常說的內存條和硬盤等;
輸出設備,顯示器、打印機、音響等。
這一套硬件組成系統(tǒng)被稱為馮·諾依曼體系,由這位數(shù)學家冠名創(chuàng)立。但并非他憑空想象而成,而是總結前人經(jīng)驗所得。因為,在電子計算器普及之前,還經(jīng)歷了手動計算器和機械計算器的時代。馮·諾依曼也沿襲著「路徑依賴」這一創(chuàng)造規(guī)則,簡稱踩著巨人的肩膀前行。接下來,咱們就一探究竟。
朋友,請舉例一款計算器,要是你腦子里立刻想到的!
我想,大多數(shù)人腦中浮現(xiàn)的都會是下圖這種長相的電子計算器,帶電的,能自動計算。只需要用按鍵輸入數(shù)據(jù)和運算法則,結果會自動輸出到一塊電子屏上。常見到不起眼……
如果你湊巧最近還看了點古裝劇,腦中應該還會想到噼里啪啦打得精妙的算盤。使用算盤進行計算,全由人手在扒拉算珠操作,計算過程靠的也還是我們人腦在記背的珠算口訣,而算珠排布的變化展示的則是其中的寄存結果。這一類屬于手動計算器,可做不到自動計算。
不賣關子了。這篇文章,我們就聊聊介于這兩者之間的機械計算器。
01
機械計算器的現(xiàn)代身影
第一次工業(yè)革命的代表是用機器取代人力、畜力,人類進入機器時代。第二次工業(yè)革命的代表是電力的大規(guī)模應用,我們進入了電力時代?,F(xiàn)在我們處在第三次工業(yè)革命,各類信息技術和科技創(chuàng)新帶來的現(xiàn)代便利中,更直白點,我們處于一種只一眼是看不懂事物原理的時代。
而計算器的發(fā)展也跟著上面的時代潮流在發(fā)展,經(jīng)歷了三個階段,從手動計算器到電子計算器,這中間還經(jīng)歷過機械計算器的階段。只是這個階段已經(jīng)被「日新月異」掉了,甚至讓人覺得好像從未展現(xiàn)在我們面前?畢竟,四十歲以下的朋友們出生時,周圍身邊物品全帶電了…我說的是電力。
然而,實際上我們所有人的身邊,都還有機械計算機殘留的熟悉身影。不信就來看看?
02
后期的機械計算器
我們先來看一款在機械計算器時期比較后期的機器 Divisumma 24,它能以每分鐘 250 次循環(huán)的速度依次快速加、減、乘、除運算。這臺由 Marcello Nizzoli 設計的機器于 1963 年 9 月開始在意大利被 Olivetti 公司大批量生產(chǎn)制造。選它介紹的原因,是這臺機械計算器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市場上足夠成功——共生產(chǎn)了約 600 萬臺,也是該公司在全世界銷量最多的機械計算器型號。
正因為是機械計算器時期比較后期的產(chǎn)品,這臺機械計算器并非是完全的純機械設計,需要外接一個下圖最右側的 70 瓦蝸桿電機作為動力源進行驅動。整機內部沒有電路板,也沒有傳感器,沒有任何什么高科技到令人看不懂的現(xiàn)代元器件。有的只是齒輪、彈簧、連動桿等共約 3800 個機械零部件在相互配合著完成工作。這也說明,在它閃亮登場的時代,這樣的機械工藝水平已然登峰造極。
操作時,我們只需要輸入要做計算的數(shù)字,然后計算的不同階段和輸出結果,都會分成兩種不用顏色的墨水被打印到機器上方的一卷紙帶上。下圖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機器的計算時間,感知到這臺機械計算器在不同運算法則下的計算速度。比如 12 加 45,這個 57 的計算結果幾乎是立刻就被輸出到紙帶上。而 45 乘 78 的運算結果 3510 卻需要停頓一陣。
以下視頻是 1962 年 Divisumma 24的組裝視頻,攝錄后用來給工廠的組裝人員培訓使用。3800 個零部件的組裝,即便是二十一世紀的現(xiàn)代人,也不能毫無痛苦地看懂……忍不住要發(fā)出「什么樣的頭腦,能設計出這種東西」的感慨。
03
相似的打字機
看到這里,仔細觀察的你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這臺機械計算器,似乎和打字機有一些相像?一樣的按鍵下壓作為輸入,一樣的紙帶打字輸出結果。說出你的大膽推測?對,它們在設計上確實一脈相承!工程師 Camillo Olivetti 在 1908 年初創(chuàng)以姓氏命名的公司 Olivetti 時,最初生產(chǎn)的就是打字機。
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同一家公司在 1950s 生產(chǎn)的 Olivetti Lettera 22 打字機,作為那個年代最具標志性的打字機之一,還在 1959 年被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選為過去 100 年最佳設計產(chǎn)品。而這款打字機也由 Divisumma 24 機械計算器的設計師 Marcello Nizzoli 進行設計,如果你有機會去紐約的 MoMA,也就是現(xiàn)代藝術博物館(Museum of Modern Art),還能看到這款永久收藏品。
04
設計趨同
如此相似的設計,就要說到設計方法上的一種現(xiàn)象——設計趨同。有時為了減少使用者的認知成本,能快速的適應一種新產(chǎn)品,商業(yè)設計的一些功能和布局會呈現(xiàn)趨同化。除此之外,這也減輕了設計師的創(chuàng)新壓力,對于工廠的大批量生產(chǎn)來說也減輕了開模和工人組裝的負擔??梢哉f是設計史上的前人栽樹,后人乘涼。
也正是因為設計趨同,即便是被科技飛速發(fā)展逐漸淘汰的奇思妙想,已然分不清究竟是誰模仿了誰,但總還能發(fā)掘出曾經(jīng)的技術遺跡?,F(xiàn)今,上圖這類機械打字機已經(jīng)很少有人在使用了,但我正敲擊著的鍵盤和顯示器上呈現(xiàn)的文字,不正以電子計算機這一另外的形式,延續(xù)著它曾經(jīng)存留世間的痕跡嗎?
05
早期的機械計算器
我們看過了后期的機械計算器,被它的精妙結構所震撼,趕緊來看一款早期的機械計算器平復一下心情。時間往前倒推 300 余年,一款 1642 年由布萊茲·帕斯卡發(fā)明的滾輪式加法器,也被稱為帕斯卡計算器。這款機械計算器,可以直接對兩個數(shù)字進行加減運算。
那一年,發(fā)明者年僅 19 歲,初衷只是為了減輕作為稅務官的父親的工作量。帕斯卡這個名字是不是有些耳熟?我們在初中科學課上學過的壓強單位帕斯卡(Pa),也是因為他的杰出貢獻而以他的名字命名。這是一位科學史上杰出的數(shù)學家、物理學家、化學家、氣象學家……
來看下圖的實操,正在撥動下方的轉盤依次輸入兩個數(shù)字,要進行加法或減法運算。
簡單的看一個單獨的轉盤內聯(lián)結機構的內部原理。
不同轉盤間的聯(lián)動,則是當一個轉盤的數(shù)值達到 10,也就是說轉了一圈后,這個齒就會驅動第二個齒輪,完成升位。
06
做加法的水表
這個升位的小機械結構,你應該會非常熟悉。水表,其實就是一種二十一世紀還在使用的機械加法計算器,只是現(xiàn)在自動計算的是你家的用水量。
我們來看一個速度式水表拆解后的下層,找的圖源自流體力學的模擬資料。所謂的速度式水表,就是機械結構通過水流速度的快慢推算你的用水量多少。能看到一個個模擬水流的小球是先經(jīng)過了濾網(wǎng),再推動腔體中的葉輪旋轉。
而葉輪上同軸接的齒輪,會延伸進水表的上層。這里面是一成套的減速齒輪組。由它們再驅動讀書盤,步進著去顯示做加法。一樣是后一個轉盤的轉一圈,完成一次進位??梢哉f齒輪成了這類機械設備的心臟。
簡單的了解機械計算器階段的頭尾兩款機器。我們就會發(fā)現(xiàn)這類機器發(fā)展的最大限制,已經(jīng)是材料本身,機械零部件本身的質量讓組裝和設計變得異常復雜。但也正是因為機械結構的復雜性,賦予了機械計算器極高的欣賞價值,這或許也是人們迷戀「蒸汽朋克」這一科幻題材的原因所在。好在,我們的生活會一直建立在過去的智慧之上,只是換了一種表達形式。